返回 >

Mol Cell | 选择性翻译起始产生具有不同定位和功能的突触组织蛋白体

来源:时间:2024-09-27 16:41

导读

核生物的mRNA大多是单顺反子的,核糖体从5'端扫描后在AUG起始位点开始翻译,产生一条多肽链。虽然偏离这一模型的现象如内部核糖体进入、移码和终止密码子通读较为罕见,只常见于病毒mRNA,但高通量翻译组测序(Ribo-seq)研究表明,许多未注释的ORF被发现并验证,可能显著增加蛋白质组复杂性。然而,这些替代翻译事件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尚不明确。

大量选择性ORF在可替代的TIS处启动,产生N端延长或截短的蛋白亚型,少数已得到功能验证,但可替代的TIS是否普遍调节蛋白功能仍不清楚。

神经五聚体蛋白家族通过与AMPA受体相互作用调节突触功能。NPR(神经五聚体受体)是其中一种Ⅱ型膜蛋白,研究发现其N端的CUG TIS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,可能具有独特功能,无法被AUG TIS替代。

2024年9月23日,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Junjie U. Guo团队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“Alternativ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produces synaptic organizer proteoforms with distinct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s”的论文,探讨NPR mRNA中这种非经典TIS的功能角色,揭示了一种通过替代TIS使用改造N端信号序列并改变其产生的蛋白质亚型定位的机制。

文章索引


【标题】Alternativ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produces synaptic organizer proteoforms with distinct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s

【发表期刊】Molecular Cell
【发表日期】2024年9月23日

【作者及团队】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Junjie U. Guo团队


【IF】15.58


研究结果

一. NPR mRNA的选择性翻译产生两种N端蛋白亚型

NPR在前脑突触体中表达为两种N端蛋白亚型,依赖于CUG和下游AUG/CUG的选择性翻译起始。

作者通过突变实验确认,短型NPR并非翻译后修饰或降解产物,而是由CUG TIS和可替代的TIS产生。这种替代翻译机制在大脑区域广泛存在,尤其小脑中短型NPR表达较低。

二. 稳定的RNA二级结构促进哺乳动物中CUG起始翻译

NPR的CUG和AUG起始位点在脊椎动物中是保守的。实验表明,人类和小鼠的CUG起始效率高于青蛙和斑马鱼,主要由于下游稳定的RNA二级结构。突变实验进一步证实,这种RNA结构对于增强CUG起始效率至关重要。

三. 可替代的AUG起始将NPR转化为分泌型蛋白亚型

选择性TIS使用使NPR产生两种亚型:长型NPR作为跨膜蛋白定位于细胞表面,短型NPR由于N端截短,被分泌到细胞外。

实验表明,短型NPR的分泌源自下游AUG起始,而非长型NPR的降解,这一现象也在小鼠体内得到验证。

四. 神经元活动调节NPR的替代翻译起始位点(TIS)的使用

刺激神经元后,短型NPR的胞内和分泌水平显著增加,而长型NPR保持不变,此变化依赖于CaMKII信号通路及mRNA中的茎环结构。此外,神经元兴奋后替代AUG TIS使用增加,在小鼠的富集环境中也观察到短型NPR的分泌增加。


五. 分泌型NPR在体外实验中促进AMPA受体的突触聚集

研究通过敲低内源性NPR并分别重建长或短NPR表达,发现短NPR能显著增加AMPA受体聚集,而长NPR没有同样效果。此外,短NPR的分泌形式通过扩散促进AMPA受体聚集,不依赖细胞直接接触。

六. 体内NPR蛋白形态比例的改变降低PV神经元的GluR4并影响行为认知

作者研究表明,神经五聚体通过改变NPR亚型比例影响PV+中间神经元的GluR4+ AMPA受体表达和小鼠的行为。利用CRISPR-Cas9技术生成Nptxr基因小鼠模型后,他们发现短NPR丰度显著降低,而总NPR不变。

结果显示,KI/KI小鼠的PV神经元中GluR4表达显著减少,导致工作记忆和短期条件反射学习受损,强调了NPR亚型多样性对PV神经元功能和认知行为的重要性。


七. 通过上游替代翻译起始位点(TIS)的N端延伸,将分泌型C1QL转化为跨膜蛋白亚型

研究发现,C1QL蛋白通过上游替代翻译起始位点(AUU TIS)将分泌形式转化为跨膜形式。短C1QL预测为可切割信号肽,而长C1QL具有N端跨膜域。实验表明,短C1QL主要分泌,而长C1QL则结合膜,验证了信号肽向信号锚的转化。


八. 预测其他介导替代翻译起始位点的蛋白质形式转换

研究者探讨了替代翻译起始位点(TIS)在其他mRNA中的信号锚定蛋白与信号肽的转换。分析显示,39种分泌蛋白可能通过上游TIS获得跨膜结构,23种蛋白在N末端截短后可能转变为可切割信号肽。

这些结果表明,可替代的TIS的使用使N末端信号序列具备灵活性,能够同时编码分泌型和跨膜型蛋白。

总结

本研究揭示了选择性翻译起始位点(TIS)在神经五聚体受体(NPR)mRNA中的作用。下游AUG起始位点导致分泌性NPR的形成,促进AMPA受体的突触聚集。此外,上游AUU起始的C1q样突触组织因子通过N末端延伸锚定在膜上。结果表明,可替代的TIS调控的N末端信号序列具有可塑性,可能广泛影响蛋白质定位和功能。

新使生物NeoRibo推出国内首款超高分辨率翻译组Ribo-seq建库试剂盒。

我们的Ribo-seq核糖体印迹分析技术(QEZ-seq®)适用于哺乳动物、植物、真菌等多类物种,无需复杂操作,建库只需2小时。

超高的准确性为研究非经典的开放阅读框(ORFs)提供极大便利,提高微肽(肿瘤新生抗原)的挖掘效率。

简便快速的操作让翻译组分析不再设有门槛,每位科研学者都能轻松上手。

另外新使生物提供多物种
多聚核糖体分析(Polysome profiling),了解更多翻译组技术信息可登录联系杭州新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感谢关注杭州新使生物,翻译组,翻译组测序